从老一辈到新一代 工匠精神代代相传
1971年,作为第一批返城的下乡知识青年,赵凤英被分配到包头一电厂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走进高大宽敞的工厂,她感到既兴奋又自豪。赵凤英所在的热工岗位的师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“我们面对的是高温高压的机组,所以无论是调试仪表,还是接线,都容不得一点马虎。”
而赵凤英也把这种精神传承了下去。今年已经50多岁的徒弟陈道威还工作在热工一线,在他看来,师傅赵凤英当年的教诲让他们受益匪浅。“现场的设备比较多,炉前、炉上、40多米的高空都有,在师傅的引导下,我用画图板把这些设备画出示意图并用镜框裱起来。当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,我们就可以按照图找到设备的具体位置。”如今,陈道威也带出了许多自己的徒弟,并把认真严谨的态度教给了他的徒弟们。
在包头第一热电厂,还有许多“子承父业”的新一代一电人。1979年出生的运行二部一值值长高峰是全厂最年轻的值长,他所在的值长岗位是电厂里的核心部分,责任重大,任务繁重。小的时候,父亲就教导高峰,电厂是一个特殊行业,要求做人必须有原则,要有安全意识,要求非常高的业务知识水平。大学毕业后,高峰参加工作,在父亲的影响下,他重新认识电厂这个行业所需要付出和奉献的东西更多,为此,他不断督促自己去努力。
再有几个月,董宇堃就要从电气检修队退休了,他把对企业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年轻人身上,“我在包头一电厂已经工作了30年,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能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,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,让这个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。”
从旧厂房到新厂区 企业发展不断向前
包头一电厂的发展伴随着包头工业基地的成长一路走来。
1958年3月22日,包头一电厂作为前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而诞生。2007年6月,0号到4号老机组退役,2008年9月至2009年,5号和6号机组退役,至此,7台老机组完成历史使命。2005年4月27日和7月19日,老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的8号、9号机组相继建成投产担负发电和包头市集中供热任务。新厂异地扩建2×300MW空冷供热机组,分别于2007年底和2008年10月投产。
从零号机到9号机,再到30万千瓦的1号机、2号机,包头一电厂的机组结构见证了电力行业发展的历程。目前,包头一电厂总的装机容量至95万千瓦,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,也为包头市经济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2002年参加工作的高峰,经历了包头一电厂从老厂到新厂的转变。“在老厂,每台机组都需要一个控制室甚至是多个控制室,而在新厂,两台装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,只需要一个集控室,从集控室的大屏幕上就可以观察到两台机组的转速、主汽温度、功率、背压等参数,从而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两台机组的工作情况,并且对机电炉热同时进行监控。”
回顾包头一电厂从“一厂”到两站的创业史,包头一电厂厂长王海涛说,“所有成就都饱含着一代代一电人的艰辛和汗水,凝聚着一代代一电人的聪明才智和努力拼搏。”
从服务包钢到走向市场 创新活力继续前进
建设包钢,在50年代就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重大事件。而包头一电厂的设计也本着服务包钢的指导思想,并随同包头钢铁公司同步进行厂址选择,让电厂最大限度地靠近包钢高炉和鼓风机站,既节约建设投资,又减少供热损失。
包头一电厂与包钢的建设和发展既同步又先行,既配合又牵制。1959年8月,包钢黄河水源地开始供水,为电厂投产创造条件,同年9月1日,电厂第一台汽轮机发电机组正式发电,促进了包钢建设,同月26日,包钢高炉开始流出第一炉铁水。后来,随着包钢钢铁产量逐步提升,包头一电厂发电机组也同步扩建。
早期电厂供包钢电力、热力等5种13项,包钢供电厂生产用水、煤气、压缩空气等4种8项。在生产协作中,双方签订了供电、供热、铁路运输等协议和工作联系制度,以保证双方生产秩序和各自的经济利益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随着包钢生产发展的不断完善,向包钢供电、供汽等服务项目逐渐被取代,包头一电厂的服务重点也由服务包钢转向服务社会,并隶属于中国华能集团。
2015年,包头一电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在发电市场供大于求,生产经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积极拓展供热市场,同步对老厂8号机组进行了背压改造,使老厂供热面积由200万平方米增加到了600万平方米。新厂1号机组进行了高背压改造,供热面积在原来6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,新增300万平方米,达到9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。
同时,包头一电厂响应国家环保政策,大力推行清洁生产,完成运行机组的脱硫、脱硝、除尘、超低排放、煤场封闭等环保改造,为包头的蓝天绿地工程做出贡献。
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,请关注包头装修网。